文:王添強 5/8/2020
印度的布袋偶
「四大皆空」是佛學中生命消失的哲理。如果,試以相反的角度作思考,擁有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元素,是否就是生命存在的訊號呢?戲偶表演的藝術是否可以借鑒此作為角色生命存在的思考呢?幾個月前朋友在疫情猛烈期間,傳來衍陽法師生前的演講視頻「可以知道怎樣死」。展述佛家學說中「四大皆空」的理念,就是生命相繼解體,生命消失的哲理。我不是佛教專家,也不敢貿貿然討論佛理,但當時腦海浮起另一想法,就是把理念反過來,這不就是戲偶獲得生命的元素。
希望,嘗試以此作為聯想,以「四大皆空」來探索戲偶如何由死物,獲得生命基本元素的過程。如果,此佛教哲理,能轉換成為戲偶表演藝術概念,理解戲偶擁有這些與人生命一樣的各種元素。讓戲偶在舞台上擁有生命,就能得到具體的證明,戲偶就應該不再是虛空的死物,而成為活生生的角色。
「四大皆空」的什麼
坊間通常戲稱「四大皆空」是酒、色、財、氣都放棄,遁入空門。衍陽法師指出,其實「四大皆空」是佛學概念,是人在死前,生命消失前的身體分解過程。「地」的分解,就是骨骼失去起動能力;「水」的分解,就是涙涕、大小便失禁;「火」的分解,就是體溫下降;「風」的分解,就是呼吸急促、氣喘;最後是「空」,生命盡頭的一刻,靈光一閃的短暫光明,之後靈魂進入黑暗、空虛境界,一切生命皆成「空」,就是正式完結。
所以四大元素,全部歸「空」,就是生命真正的終結。佛教的「四大」又稱為「四界」,指的是地、水、火、風四種物質現象,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。佛教認為,世界萬物均由「四大元素」組成。而「空」是指無,虛無,一無所有,生命到頭虛渺消失。元素分解,就是失去生命的過程,失去這些東西就失去生命。擁有這些元素,就是擁有生命。戲偶擁有這些,用哲學的角度,不就是理解為戲偶擁有真正生命嗎?這些元素應該如何理解在戲偶的表演呢?
「地、水、火、風」的四大物質觀念,也不是佛教獨有的,應該是人類探索宇宙真諦過程的思想成果,東西方哲學思想幾乎都有類似的趨勢,印度古吠陀本集說世界由五種自然元素-地、水、風、火、空等所組成,中國亦都有「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」五行的講法,希臘古哲學家恩比多克里斯(Empedocles),也提出「氣、水、土、火」為宇宙的四大元素。佛教講四大皆空,是沿用印度的思考,因為地、水、火、風是宇宙物理的的四大元素,山嶽陸地屬於地,海洋河流屬於水,陽光熱量屬於火,空間氣流屬於風。把相同概念化作人體情況,則毛髮骨肉屬於地,血液分泌屬於水,體溫屬於火,呼吸屬於風。
「四大皆空」與戲偶表演藝術的關係
戲偶及影子戲與真人演員的舞台,差別在於真人的舞台,是演員直接投入假設的角色,在故事的情節下,配上氣氛與環境、節奏與聲音,表現出角色情感反應與行動而成。而戲偶則需要運用「替代物」去表演,影子戲更是「替代物」的一個影子。「替代物」是一件死物,如何能讓觀眾相信他們擁有生命呢?除了因為兒童觀眾相信萬物有靈的先天心理,「四大皆空」的元素是否可以是一個啟發,讓我們去發展一套戲偶表演的哲學概念。
「地」在戲偶是否就是骨格、承托、力量、平衡呢?「水」應該就是連接物、連貫動作、前進流動呢?「火」是否就是温度、感覺、節奏呢?「風」是否就是呼吸、生命徵兆、生命力呢?、「空」是否就是靈魂的一閃,生命的精神力量呢?用佛學文化概念,理解生物存在的特徵,應用在舞台作品上,應該可以解釋戲偶、皮影,在觀眾面前生命變得真實的過程。舞台上最主要是「角色」的生命,如果戲偶也擁有「角色」的生命,而不是疑似「角色」的外型,更因其可以拆解與組合的多項變化,及其獨特外形,而遠勝於一般真人飾演的「角色」,擁有更高的藝術價值。
「地」就是骨骼與結構
人類及生物的結構就是骨骼,承托重量,保持平衡,抗衡地心吸力,使力量集中,進行動作。移動就是失去平衡時,馬上回覆平衡狀態的動作,周而復始就可以前行。因為,生物的特徵不同,骨格有一些在內,例如:人類、哺乳類動物、禽鳥等,就是皮肉包骨。也有骨格在外,例如:昆蟲、螃蟹、蜘蛛等。當然也有生物自己無骨,例如:蝸牛、水母等,蝸牛及軟體生物的骨正是地,吸啜在地,以土地拉力為骨,水母等浮游生物正是水力,以水的壓力為骨。生物依靠力量抗拒地心吸力,通過骨架支撐而直立,因為此力量而突顯生命的存在。
提線木偶及鐵枝木偶、執頭偶,以木材或金屬架構變成骨骼,是木偶當中關節、骨骼最清晰的品種。雖然骨骼、關節大至齊全,但不能獨立像生命一樣站立地上,當木偶師離開他的時候,就會失去生命似的倒地,提線木偶靠木偶師手上懸線的拉力,與地心引力的吸力對坑,形成一種張力,產生一種平衡,拉緊結構,讓木偶能夠屹立台上。鐵枝木偶、執頭偶及皮影偶人靠的是木偶師手腕力量去提起木偶,與吸力拉動,兩力歸零,就是平衡。
布袋木偶的骨骼更為清楚,就是木偶師本人手指與手掌的骨與肉。杖頭木偶的脊髓,就是頭部延長至木偶師手上的木杖或鐵桿,木偶師在下邊承擔着整個木偶的重量,木偶師的腳步,就是木偶的延伸,控制手杖就是木偶手部延伸。皮影比較特別,影偶的平面物料就是骨骼,所以無論是皮革、咭紙或膠片,硬度與關節的選擇十分重要, 螢幕的反向力與控制桿的推力,就是直立在垂直舞台的力量。還有一點,戲偶外形可以完全按照性格需要而創造,完全可以超越人體的外型,成為外型非常突顯的角色。
戲偶形態與物料已經變化萬千,一團布條就可以按結構捆成一個木偶
所以,傳統木偶師傅經常強調木偶必須剛勁有力,整體戲偶身體以脊髓為軸心,建立一種力量的平衡,無論因為延伸動作,失去平衡,而馬上通過動作補充,讓平衡再現,就像人類步行,永遠是在失去平衡,而再重新平衡的行動,因此觀眾明白木偶正在向前動作,彰顯其生命的特徵。
傳統中國仗頭木偶結構剛勁直立沒有問題,移動感覺因為沒有腰部及腿部所以不易達成良好效果,古代因為是在演戲曲,是舞台上表演舞蹈動作,加上以唱戲為主,所以移動是在快慢停頓節奏,加上在鑼鼓的帶領下,以飄的方法完成,由於強勁節奏聲音的幫助,所以觀眾不會覺得木偶沒有腳,正在飄動的詭異,放在現代劇場進行,就需要更多思考。腰部與腿部的出現應該是東歐及俄國五、六十年代的發明,之後用槍把式控制捍來操控腰與頸,後來傳回中國成今天的潮流,也開始加入腿部的控制捍,以副手協助控制步行動作,杖頭木偶的外形結構基本完成。
「水」就是虛實之間的動作,連接前進的關節
木偶因為結構與拉力有了生命存在的形態,前後移動動作就是重要的下一個要求,因為沒有動作,戲劇就沒有意義。液體是生命連接與流動的重要元素,生命之所以延續就靠他們內在有很多液體進行流動,因為液體的存在,使身體內的肌肉及皮膚柔軟,有了血液的供應生命獲得能量,有了液體的潤滑生物,生物的所有動作才能連貫流暢,有了液態的成分,肌肉才能爆發力量,所以柔軟、流暢、力量就是靠「水」的存在。
廣東木偶劇團的杖頭長綢舞
香港「奇幻之旅」演出,「長綢舞」更發展成「水袖舞」
木偶是硬物件,本身沒有體液,所以連接物與表面的靈活及柔軟程度,就十分重要。提線木偶、鐵枝木偶、杖頭木偶與執頭偶的連接就是戲偶衣服,及關節之間的皮帶、橡膠帶及綿線,物料要保持不能硬化。八十年代初廣東木偶劇團創作「長綢木偶」就是十分聰明之舉,因為以長綢作為木偶柔軟身體的延伸,通過慣性力量,讓長綢就在空中擺動與旋轉,加上增加了腰部的設計,使大家相信木偶正在起舞,而且移動流暢,配上音樂後特別吸引,舞蹈戲偶在半空翻騰、旋轉,更勝真人起舞,比真人長綢舞更吸引,因為長綢不再是道具,而是戲偶身體的一部分。
五十年代內地最著名的布袋偶大師-楊勝師父與其公子
布袋偶的軟性連接物件,就是偶的手套及外衣,木偶師本身手部的肌肉,與戲偶衣服的無縫結合,無論是以「食指」為頭,還是二指或三指併合作頭,都是動作最易操控的品種,所以特別適合打鬥及飛行動作。中國布袋偶更可以做脫手,在半空翻騰動作,其他品種木偶則很難做到。皮影的移動,靠的是柔軟連接物,加上影偶關節設定位置,最後與光影產生虛實之間的效果,可以做到如水一般的連貫與流暢,在舞台讓觀眾感覺到靈巧與神奇。因為用光影,所以消失與存在可以瞬間出現,是影子戲表演十分吸引觀眾的原因。
印度的皮影
提線木偶移動最困難,靠控制線的鐘擺原理,把擺動與地面摩擦產生間竭停頓及前行的果效,使人相信戲偶在步行,但木偶很難橫向行走,也不能靈活在舞台不同位置交換走位穿梭,因為木偶師的控制線之間不能交織,所以中國古代就有了「出將」與「入相」的安排,就是戲偶順軌道單向半圓移動。大木偶的硬外殼結構,一般才是戲偶骨骼,恍似昆蟲,內置活動關節與空位,以多人合作,運用布包裹著戲偶,外層的軟拉力,就是肌肉,正是大木偶的液態連接位置。
「風」就是生命的重要徵兆與呼吸
生物沒有呼吸就會死亡,但地球上的生物的呼吸辦法層出不窮,所以呼吸在戲偶表演,就是生命的徵兆,及動作的和諧,戲偶要表演出這種生命的特徵。呼吸的節奏,直接展示戲偶角色內部的情緒,急速就是緊張,緩慢就是舒適與安穩,凝固,停頓與拉長的呼氣顯示悲傷與失望,通過呼吸動作節奏的變動,讓觀眾完全理解戲偶的情感。因此,這個生命因為情感而有了溫暖,因為呼吸的徵兆,而真正存在。掌握節奏表現戲偶角色的生命,就是戲偶師的基本功。
戲偶奇怪有趣的造型
「火」就是節奏,熱力及生命力
生物要有温度與節奏,才能表演出其感覺與生命力。大家一定會提出反對,因為地球除了恆溫動物之外,其實還有很多冷血動物,為什麼溫度這麼重要。關鍵不是現實世界中有冷血動物,而在於所有舞台上的角色,無論是任何動物,其實都是擬人化的一種呈現。其實,戲偶本身也是死物,基本也沒有熱力,所以舞台表現出來的意思,不是「有沒有」溫度的問題,而是「有沒有」熱情、爆發力、節奏與生命力。
大木偶外的布料就是偶的肌肉
戲偶通過動作呈現出節奏,通過節奏呈現出感覺,加上台詞及聲音表演出情感,觀眾通過綜合的辦法,把台詞、背景音樂、戲偶移動的節奏,通通加起來成為角色的表現,讓觀眾明瞭角色的熱情與生命力。如果「地」與「水」是生命的表徵,「火」與「風」就是他的內在的情感面貌,是生命力表現的重要環節。這也是為什麼戲偶在街頭表演,沒有表演連貫的故事,但通過他們的生命力呈現與動作,一樣可以吸引觀眾的眼球,產生感動。
「空」就是看不見、摸不到的精神與靈魂
沒有靈魂,舞台上一切角色的生命都是枉然,就是角色的精神、意向、目標、想法。「地」就是戲偶結構與力量的呈現,「水」就是角色動作與移動展示生存,「風」就是呼吸與情感,「火」就是節奏、態度與生命力,把這些元素加起來成為精神力量,戲偶就成為有生命的「個體」。
有了「四大皆空」的意念,戲偶與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差別,就顯而易見,機械人就算會思考,但沒有了情感、呼吸、節奏、熱愛、生命力量與靈魂,只不過是一個會自動運作的死物。戲偶與背後的戲偶師融為一體,建構成一個外形獨特,流暢動作,滿有情感,成為擁有熱愛與靈魂的舞台角色生命。觀眾以此,接納這個角色生命的存在,戲偶師亦應該以此作為戲偶表演的根據,就是角色生命可以成立的重要因素。
「四大元素」失控,矛盾衝突就會出現
生命中四大元素和諧,便會欣欣向榮,四大元素失控,便會矛盾、衝突,導致毀滅,物理現象如此,生理現象也是如此,舞台更是如此。這也是戲偶藝術吸引的地方,就是角色內在的衝突所產生的矛盾,比真人戲劇更有吸引力,因為戲偶真身之間,精神之間,都可以分裂與脫離,互相爭論,彼此對立與組合,加上戲偶與戲偶師在角色上的結合與分離,使戲偶藝術比真人演員更有看頭。
有了「四大皆空」基本元素與物質的積聚,大家或許已經明白,生命如何通過戲偶這個死物在舞台活起來。下一篇,試以佛學的「五藴」去剖析戲偶有了生命之後,如何在舞台展示出非凡的戲劇魅力。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