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王添強 30/6/2021
90年代初,從美國購買多本關於編劇的指導手冊回港,其中 The Playwright's Handbook 最為簡潔實用,容易上手。上篇已經分享書中介紹過書的初階練習,並且進入中階,研習編寫由創作共同目標夥伴主角群開始,使不同氣質孩子觀眾也樂於投入欣賞。本篇繼續就是中階及高階的各項練習內容,由矛盾、衝突及營造高潮作開始。
The Playwright’s Handbook 中有明確的自學發展步驟
矛盾衝突片段的成功堆砌,為戲劇高潮提供很多彈藥
「單對單」的激烈衝突及矛盾的編寫,是「中階」下一個重要練習,再以「野獸國」為例,如果能夠在孩子與媽媽爭吵的片段中,更細緻地透露小男孩為何玩耍得如此豪邁,是因為家中沒玩伴,爸爸不在身體,還是什麼?媽媽有什麼苦惱心事?過去兩者之間的感情關係又如何?是否能寫出他們的家庭結構與矛盾?最重要就是如果這是一套兒童劇,小朋友觀眾是否也樂於聽到這些麻煩事情,並能因此各自代入媽媽及小朋友的角色,以同理心去投入幫忙,願意解決故事中母子的親子關係,並且因此學習預防自己的親子衝突,編劇就算是成功的開始。
這樣的衝突畫面,就變成一個非常有深度的戲劇發展空間,也是對兒童觀眾成長的重要貢獻。之後,當小男孩在野獸國與野獸發生類似衝突、矛盾的畫面時,對比於與媽媽的衝突的畫面,整個戲的前後呼應及象徵意義,就變得非常實在及立體。由於野獸國是繪本,原作者不能過分詳盡,要靠編劇從畫面及文字當中,進行聯想,並且通過觀察真實世界中兒童與家長衝突畫面,尋找內容,所以把「野獸國」編成劇本,困難度其實非常之高,也是兒童劇編劇好玩的練習藍本。
「野獸國」是一本編劇挑戰難度的繪本,當年英國國家劇院也曾搬上舞台
練習掌控多個角色出場的片段
開始練習編寫「多個角色同場的片段」,最好例子練習當然就是「白雪公主」。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的「白雪公主的七色彩虹」,七個小矮人原來是各有傷殘的人士,但又各有自己性格、喜好及想法,於是有着很多各自差異、矛盾、衝突與互相諒解、合作的畫面。就以白雪公主出現在森林小屋的一幕,也就是七個小矮人出場的第一次,如果能好好介紹他們的各自性格,讓兒童觀眾留下深刻印象,將成為劇本的核心工作。再說回「野獸國」繪本中,當小男孩離家出走,揚帆出海,去到偏遠的野獸島。一群各自性格、外形不同的野獸出現,這場怪獸與主角小男孩的見面片段,將成為編劇在「中階」的另一最佳練習,繪本只繪畫了一群樣子不一樣的共同體,但舞台則不能這樣。小男孩在野獸島與野獸衝突,並且因掛念媽媽而傷心,要離開野獸朋友回家。如果島上一群野獸性格能個別化,與男孩之間的關係不同,可供戲劇發展的可能就會增加。
「白雪公主」的七個小矮人朋友是很多的編劇練習
可供衝突的「場景」對推進衝突,十分重要
為矛盾、衝突畫面提供「適當場景」是編劇重要功課。如何毫無痕跡之中,合理環境之內,展示出矛盾衝突的熱點,是編劇重要的探索。就以「雪條公主」為例,深水埗床位居住的男孩,遇上自己夢寐以求的雪條,原來是一位公主。男孩與雪條公主成為好友,並且一起遊歷從未見過的美麗世界。可惜雪條公主出現使天氣就變得寒冷,因此男孩爸爸的身體便每況愈下。天氣回暖爸爸好轉,又輪到雪條公主感到不適。於是老舊雪櫃前的場景,男孩就要面對「雪條公主」與「爸爸」健康之間的巨大心理矛盾,開門或關門,就成了 To be or not To be 的一幕冷與暖,內心爭戰與衝突的場面。更精彩的部署,就是因貧窮家庭只有唯一一部可以蓄糧的雪櫃,也因開關頻密被損壞報消,於是努力經營窮苦家庭的媽媽加入戰團,與男孩衝突起來,雪櫃面前的位置兩個高潮接踵而來,並且有眾多舞台動作可以表演,成了矛盾、衝突畫面的理想場景。
「雪條公主」的雪櫃前是矛盾爆發的適當地點
吸引觀眾關注未解決的衝突
以懸疑情節吸引觀眾的眼球,使他們一直追逐故事的發展,探索戲劇終極的結果,是其中一種吸引觀眾的最佳方法,「控制未被解決衝突」的堆砌,是舞台劇及青少年小說喜歡使用的方法。每次疑惑時間長短,延續多少時間,什麼時候釋放一些訊號,讓觀眾已經解答部份問題,都是懸疑取向的重要手段,知多少,解決多少,都牽引着觀眾的情緒。觀眾還有多少未能解決的部分,才是他們最想知道的答案,是孩子專注欣賞的力量,當然關鍵是專注時間長短的控制。
運用詳盡故事大綱的方法,把這些衝突場面完全列出,再把每一個衝突場面與分段變成不同的詳述場次,把角色平均、合理地,分配當中,以吸引觀眾,讓觀眾逐漸理解、同情、投入角色情緒的手段進行編寫。並且牽引觀眾追尋整個戲劇的發展,與角色共同解決問題的路徑,此種對答案追尋的渴求,對兒童劇成功很重要,對兒童成長需要也很有幫助。但兒童專注力有限,懸疑時間太長,反而會影響他們吸收能力,所以要適可而止。換一個角度,兒童成長,明天永遠已經是一個未知數的世界,所以過分誇大追求懸疑情節的劇情,未必是兒童劇最可靠,及吸引孩子的方法。
平衡與整合,分佈高潮畫面,對戲劇推展十分重要
戲劇要能吸引人的地方,就是故事一步一步發展,有上有落地,拾級而上,平衡各高潮的畫面,出現適當規律與節奏,使觀眾有喘氣的機會,走向最高潮,然後豁然開朗,走向結局。鋪排高潮的發展規律對舞台藝術重要,對兒童劇更舉足輕重。主要是因為兒童劇觀眾的欣賞耐性很短,專注意力時間長度不足,所以每個片段的時間短暫,而且還要在片段之間擁有「放援鬆弛區」,讓小朋友保持精神彈性。所以每段高潮的推動,更需要掌握得非常準確。很多人以為兒童劇是靠熱鬧、繽紛,扮低智可愛的幼兒行動,靠互動問答、互動遊戲使兒童投入,開心瘋狂一下就可以成功。其實,專業兒童劇更需要向他們提供真實世界及嚴肅的議題,以便小朋友可以有力量面對未來世界的危機。如果能使兒童有興趣追尋真實及嚴肅的世界,才是編劇的真正功夫。
高階由尋找目標及使命開始
目標就是編劇最重要的精神支柱,沒有了目標一切便沒有意義,這麼重要的事情為何要到「高階」才開始練習呢?原因非常簡單,就是以目標起步,對於新手來說是非常困難。編劇要蒐集資料,並把所有資料向目標進發,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動作,所以一般來說,新手朋友先以一個感動故事與角色作為起步。當技巧已經成熟,再從劇本當中尋找當中的目標及使命。又回到「野獸國」繪本作例子,目標可以很不同,男孩與媽媽的親子關係;也可以是男孩通過冒險學習成長的歷程;也可以是男孩從野獸身上,學到有關規矩的意義,與群體團結的精神。所以如果是先被故事感動先行,用直覺、衝動去寫,會比較容易。正如此系列第一篇文章所說,編劇始終是潛能直覺的爆發。之後慢慢集中在目標及使命上,效果會更理想。經過多個劇本創作之後,就可以刻意以目標及使命起步,開始營造有更強方向性指導的劇本。
確立劇本的前提
當然不能為劇本定立目標及使命不等於沒有前提,前提就是一個編劇創作劇本是前設的一個問題,一個編劇希望可以在創作過程,自我解答的方向。例如在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的第三個兒童劇「珠兒尋friend記」,編寫過程中未有百份百確保戲劇整體目標是親子關係;還是資本化社會對兒童成長的影響;及當代兒童在物質化社會成長的歷程。只是感覺到當時香港兒童很容易受到物質引誘,會傾向只要有金錢成就,就是成功的標記。於是設計一個設定,就是主角珠兒因為頑皮搗蛋,被憤怒人的詛咒變成了一頭小豬,再給獅子、狐狸及蟒蛇,以金錢、物質的引誘,幾乎被騙去屠宰。小豬需要尋找到真心的朋友才能變回小孩,脫離困境,獲得拯救。幸好爸爸、媽媽及姐姐都為了拯救他,變成了不同的動物與小豬成為好友。前提就是,價值不能用金錢與地位衡量,家長要成為孩子的好朋友。
當年「珠兒尋Friend 記」就是以「前提」作帶動的劇作
把原材料應用在劇本
收集資料是很多編劇的基本功課,如何把收集回來的材料,應用在劇本上是編劇的一大考驗。就以「美味的雞尾包」為例,由於導演是一位居住在捷克的巴勒斯坦人,他對香港過去的環境,特別是五、六十年代的生活一無所知,所以在創作過程當中,團隊就要為導演提供很多有關當年香港生活的環境資料,雞尾包出現的種種不同小故事,甚至刻意帶導演到古老的麵包店去品嚐傳統的雞尾包。如何把所有如大海一般的素材,應用在一個戲劇當中,就是為非常考功夫的選擇。導演最後覺得以六七年暴動作為社會背景,讓窮苦家庭兒童如何分享一個美味雞尾包,作為串聯整個故事骨幹,去講述貧苦大眾創造美味的故事,以低下層生活的小人物,無關重要的事情來串聯大時代。作為高階的編劇,收集超越我們需要的資料,好好進行整理及取捨,並且從中發掘前提,慢慢發展故事,再尋找目標及使命,就是我們進入熟練編劇的日子。
把各場草稿整合一起
經過詳盡搜集資料,並且已經取捨、增減,成為前提及目標,就可以開始把戲劇角色,與分場慢慢組織起來,先組織分場大綱,慢慢詳盡撰寫分場內容。有了這個順序故事的版本,草稿已經具備。編劇在這一刻要進行轉化、整合、增減、倒置先後,及片段剪碎與整合的工作。並考慮劇本所發生的空間轉換過程的順暢及畫面意義,並且按照起承轉合去逐步襯托高潮的發生,並且為整個戲劇提供一個完美的結局。以「金銀島」為例,其實小說的內容遠遠超過一個兒童劇約一小時的舞台容量,於是剪裁、刪減,把角色歸納,成重要的整合功夫。
把角色描述及矛盾、衝擊整合,進行篩選,從新確立分段、主次與整體關係,以戲劇的動態感動,作為重新排列的準則。戲劇編排就有一點像音樂創作一樣,是一種近乎韻律節奏的排列,多於任何故事時間的順序,是以控制觀眾感受情緒的波動,作為唯一目標。所以編劇的高階學習核心,就是完全控制觀眾情緒,使他們在劇場牢牢地被引領在編劇節奏下,進入高潮,並且作出認同的反應與感動,高階自學就將成功。
修訂永遠是編劇重要工序
當草稿重新整合在一起,就要開始進行「修訂」,重新建構每一幕的細節,詳盡改動每一環節的內容,把角色、對白、情節及劇本整體的流動節奏作調整,使每一段更加流暢及結構更分明,重新精密計算及修訂「開場」及「結局」,這一刻一個劇本才正式誕生。正如在 Writing your Own Plays 一書中描述,修訂是編劇重要工作,編劇可以通過「工作坊」及「試讀」去檢測劇本。「工作坊」就是編劇向創作核心成員介紹劇本及其背景文化,共同通過討論、交流表達各自的想法,「試讀」就是由核心主創團隊進行劇本圍讀,收集意見,進行「再修訂」。編劇要附上劇本重點,撰寫角色目標,劇本的總目標,及角色關係圖表,讓導演更知道你的意圖,特別是影視作品。
進行排練及劇本精鍊才能凝固
進行第一稿圍讀是編劇與制作團隊全體的初次接觸,具體知道演員與角色之間的聯繫,並且大家共同討論劇本的細節,角色的想法。再通過「工作坊」向大家介紹劇本及其文化背景,使大家進行排練變得更為流暢及合理。通過排練正式把劇本變成製作,劇本要在演出之後,固定下來,才算完整。大家看到很多經典劇本,創作過程都是通過不斷修訂,千錘百煉才被凝固下來。兒童劇方面更需要編劇,就表演形式及導演手法進行交流,因為兒童劇表演形式豐富,加上演員調配靈活,變化多端,所以表演形式,會影響整個劇本的結構,及發展方向,按照表演形式進行「進一步修訂」是基本需要。
兒童劇編劇必須釐清兒童文學與童話的發展規律
作為編劇要習慣平時多收集身邊故事,在網絡及報刋中多閱讀新聞小故事,每有感動你心靈的小故事必須紀錄下來,並且要清楚分析當中主要角色,就是那帶動戲劇發展與逆轉命運的主軸人物,他的外型及言行舉止,還有就是阻礙他成就想法的對手,及協助他的配角。當然也要注意故事背後的氣氛及環境,因為這些是創造一個故事獨特性的重要元素。沒有阿拉伯氣氛,「阿里巴巴與40大盜」就沒有任何神秘、浪漫之處,沒有英國那種被壓迫的佃農,「傑克與魔豆」就沒有任何意義及吸引。當然我們還要留意人群說話的內容與語氣,並且充分掌握故事的起、承、轉、合的變化特點。兒童劇編劇必須借助兒童文學工具書,釐清兒童文學與童話的發展規律,保持強大的敏銳度。認識文學大師的各種風格,建立龐大的故事原料庫,造就自己擁有隨時可以舉一反三,融匯貫通,加減、整合、轉化的能力。
編劇始終是潛能的直覺爆發
編劇總是一種藝術直覺的行為,平時故事與寫作的準備,只是讓我們的直覺變得非常敏銳及深入。從事編劇已經超過三十年,觀察到很多年輕編劇在第一、二個劇本都有很好表現,之後慢慢在重復自己,最後淡出。經過多年的思考觀察,發現了一個規律,就是年輕人剛好找到戲劇文字創作媒介的技巧而著迷,於是潛意識就會把內心蘊藏多年的生命直覺,生活中不同角色、言詞及想像爆發出來,而這些感覺都是真摯而充分生命力,如果剛好與社會當下思潮不謀而合 ,就會忽然之間備受關注。如果年輕編劇在第一個劇本之前,沒有收集更多故事的準備,也沒辦法調整自己心態,預備擁有收集及融合故事的能力去迎接下一個劇本,戲劇風格與文字修煉未有達標,他的劇本很快就會失去魅力。編劇在理論上沒有一炮而紅,當你幸運成為其中一位,就請你重新把以上功夫再練習一遍,接受這個細水流長的行業。
協助新進成長是一個地方文化藝術繁榮的指標
這本手冊的後半部,還有介紹美國本土有關幫助編劇成長的機構,包括有那一些機構會協助編劇進行初次新作品圍讀,還有專門進行編劇工作坊及培訓的機構,各種頒發編劇獎項、獎學金及獎金的機構,歡迎新進編劇家進行投稿的藝團及藝術節。當年,我在美國看到這部份的時候,心中有一份莫大的感動,才真真正正明白一個地區的文化藝術強盛的由來,就是資訊自由流通,輔助後進的心態清晰。當年在研究及考察當中發現,不單是戲劇界有這種行為。連以金錢掛帥,賺錢為主要目標的荷里活,也有類似的組織及情況,雖然目的都只是為自己行業的強大發展遠景盡力,但願意接受新興力量對原有權威的挑戰,在渾濁世代擁有一點清流,已經是了不起的事。未來「藝術發展局」及「香港戲劇協會」的工作,就應該在這些中介的事務上,加把勁。
誤打誤撞,盲目摸索,錯而能改,始終還是可以成長
經過怎麼多年這些編劇指導手冊依舊很有幫助,其中 The Playwright's Handbook 及 Writing your Own Plays 兩本最為簡潔實用,容易入門。二十多年來,在兒童劇界誤打誤撞,盲目摸索,錯而能改,始終還是掌握到一些微小的心得。期望,大家試以 The Playwright's Handbook 的自學步驟進行練習,再以 Writing your Own Plays 的各項目細節進行研究,相信對大家編劇工作,必定有所進步。這就是九十年代,我的「編劇自學搖籃班」自學過程,希望大家也可以運用,嘗試一下。
相關文章/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