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王添強 10/2/2021
如果說,管教小朋友是一場鬥爭,不如說是一門藝術。家長要以今天的能力,為孩子應對未來生活作預備,殊屬不易,還要在疫情一年多,不知盡頭的歲月,教養孩子真的是極限挑戰。加上我們面對「好做吾做」、「專門鬥氣」的政府。還有那些不斷「放任」政府亂來,但高調提出使人「啼笑皆非」的言論,看似「噏得就噏」的所謂「變革香港」口號。還有,說在英國很難「揾工」,自己去英國也找不到工作等等的言辭。俗語說:「今時今日,真係,人都癲!」
藝術是一個教養,教養更是一門藝術
管教嚴格無可厚非,但是否可以與寬恕平衡
Q、平時管教好嚴格,小朋友不願跟我玩,應不應該改變一下教導方法?
管教嚴格是無可厚非的事,但管教嚴格之同時,家長要有兩個原則,第一就是寬恕,其次就是自己是否有穩定的情緒管理,以平靜、公正、理性態度處理孩子問題,與他們講道理。規律嚴明當然重要,但所有規矩必須在事先聲明,而不是事後附加。還有一點,孩子成長過程變化多端,並且麻煩階段不斷間竭出現。所以家長必須瞭解孩子年齡段特色,順勢而行,才能成功。任何孩子出現新的狀況,家長認為不當,就要與孩子重新討論,並開始從新確立成為未來不容許的事情。而不是馬上認定孩子是錯誤,因為不知者「不罪」。講述應對管教之先,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,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情況。
嚴格與否,不同年齡段效果不同,麻煩兩歲是家長惡夢的開始
麻煩兩歲,是所有家長惡夢的開端。他們永遠說'不',「企硬」、「打滾」、「扭計」,蠻不講理之事會突襲發生,上一分鐘還是「嘻嘻、哈哈」,突然變臉,經常讓家長措手不及,變得困擾,以為自己生養了一個「壞孩子」。家長好像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費,苦心經營的規矩及準則,變得一點作用也沒有。其實,小孩到了這個年齡自我意識開始建立,但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,於是就用「硬碰」的方法來堅持,他們不是不知道不對,而是一時之間,感性蓋過理性。家長想向左,他想向右,沒有必要,也沒有理由,只是想探索一下新環境,他就會站着與你「拉扯」很長時間。
細心聆聽與對話,永遠是最佳的教養方法
家長此刻可做的就是不與他硬碰,不去刺激他的情緒反應,盡量疏導他,多用言語、安慰、擁抱、溫柔的說話,讓他回復理性思考的部份,當他軟化下來,問題就可以慢慢解決,之後再講道理未遲。家長不要以為與他硬來,就會得勝,因為當他知道你會硬來的時候,下次爆發,他所用的能量會更強,超越上一次,希望勝過你。他長期的期望與失落,慢慢會堆積成孩子的負面情緒。所以,最好的方法,是放下身段與他對話,用耐性先看看他要的東西,再用他喜愛注意事物來引誘他改變方向,繼續向家長的方向前進。家長最好是在出門前,讓孩子先了解一下,出發上街的目的,讓他有充分心理準備。
此刻吃飯、洗澡,用的手法通通如此,寶寶快上來與毛毛小狗一起吃飯,與黃色小鴨一起玩水,而不是「沖涼」、「食飯」的指令。在他正滿足於玩耍,與生活之間的時候,讚揚他吃飯很有規矩,洗澡很有耐性,這個快感與規矩並存,讓他錯覺以為吃飯、洗澡讓他充滿快樂,管教才發生作用。所以,這個年齡段嚴格的意義,並不存在。不要他觸碰及接觸的東西,像刀具、利器、藥物,家長只能收好、鎖好便可以,與他解釋有害,長篇道理也沒用。
變化多端的成長人生,三歲正式開始
進入三歲孩子由於自我意識的鞏固,情緒上變得很穩定,他們忽然變得友善、平靜,喜歡聽故事,玩遊戲,語言發展也不錯,這就是大部份家長為什麼會覺得,孩子這個年齡適合上學的原因。但好景不常,不到下半年由於意識開始成長,對不明白事情不斷增加,情緒因此受到波動。他不是有心與你作對,而是內在情緒讓他生活充滿矛盾。這就是為什麼教育界的意見,都認為幼兒低班的老師,應該是教學經驗最豐富的老師,因為他們正面對一大群波動不定,變化萬千的小孩。
兩岸都有很多管教叢書,從零到18歲,台灣方面,踏入二十世紀,他們已經有此翻譯自英國的套裝
中班幼兒是喜愛刺激的親善大使
四歲的孩子,無論男仔或女仔,都是精力充沛,喜歡活動,追求刺激。他們說話普遍會多一點,比較自大,因此會產生經常「吹牛」的情況,雖然沒有惡意,但往往會讓大人感到啼笑皆非。由於他們知道權力仍在大人手裏,所以會試圖取悅大人,因此會產生妥協,並且興高采烈地接受大人的意見及吩咐。所以四、五歲,就是幼稚園中、高班,加上兩歲前,就是成長中家長可以向孩子教導規則的最佳時間。當然家長仍要記得這個原則,就是向他們只講喜歡要他做什麼,不要說不可這樣、那樣。就算是有傷害性的東西,只能收起,不能外露。因為他們不知危險,你越講他們越好奇,更想獲得,危險更大。
踏入五歲是認知學習的黃金歲月
五歲孩子自信與對世界的認識,開始慢慢成熟,求知欲旺盛,所以追求知識學習特別有興趣,這也是為什麼有部份國家五歲才開始進入幼稚園的原因。三歲至五歲孩子變化多端、差異很大,所以很多地區不太追求三歲進入幼稚園,就算進入,也只是在當中遊戲一下。香港幼兒教育政策,是基於婦女勞動人口的需要,而作的決定,多於教育專業的意見。當五歲才進入幼稚園,七歲才進入小學,對於學習能力的成熟性,智能發展的培養,可能更有利。可惜香港,從來未就本地幼兒年齡階段發展課題,進行深入研究。沒有研究支撐,我個人很難作出專業判斷及建議。
內地近年也急起直追,這是內地翻譯自美國的教養叢書,九十年代香港其實也有,近年普遍被市場噱頭教育書所取代
六至七歲是另外一個最麻煩的時期
六歲左右是孩子另一個叛逆期的開始,適逢也是香港教育制度進入小學的第一年,女孩子的專注及忍耐度比男孩子好,性別差異導致學習能力不同,優劣情況開始拉大距離。加上香港小學教育制度偏重閱讀、文字、背誦、及按規矩辦事,所以整個小學階段,女孩子佔盡優勢。加上考試制度以語文優勢作為領導,於是其他智能的孩子只能從後追趕。因肢體、空間、邏輯及大自然博物分類的智能,每每落後,本地很難培養出科學家、運動員、及哲學家等專才。
從兩歲到七歲,我們見到孩子發展的巨大變化,並且每每階段時刻千變萬化,一刻叛逆,家長還未適應及面對,孩子已經改變。所以,建議家長可以與孩子分享嚴格規矩的時刻,在兩歲前、四、五歲之間,下一個階段就是二至三年級。規矩與教養最好在這三個階段做好,因為下一個狂風暴雨,將會是孩子進入少年的反叛期,教好孩子的機會可能已經不大。
愛永遠可以創造奇蹟
不過,大家不要灰心,從來教養孩子,家長的愛心永遠佔最重要地位,奇蹟總會出現。初中階段「朋友」對你孩子影響至為重要。如果家長一直是他朋友的話,這個時期還可以慢慢改變孩子。但如果之前三個時期,家長都教導不好,要這一刻成為孩子的朋友,應該不容易。堅定而溫柔,就是我們教導孩子的標準態度。至少為他創造良好朋友的人際關係環境,極為重要,鼓勵他交上好友,教養成果,就會事本功陪。
貧困的年代,沒有太多選擇,反而沒有太多困擾,因為都專注在生活上
放下身段,永遠是維繋親子感情的良方
家長多與孩子遊戲,永遠是最好的學習方法。孩子不願意與你遊戲的原因,可能是怕你嚴格,估計你應該是不會認輸,與你遊戲沒有樂趣把握,所以敬而遠之。家長不要灰心,找機會與孩子戶外活動,奔跑一下,吃一下雪糕,不分彼此,在草地上滾動一下,放鬆心情,放下身段,認輸一下,就可以慢慢開始重建彼此的關係。家長不是菩薩與上帝,不用完美無瑕,毫無瑕疵,「扮吓蠢」、「扮吓笨」,永遠是維繫親子感情的最佳方法。
幼兒性的好奇,與避免性侵的保護
Q、 小朋友如果太早熟,應該如何引導他們探討性問題?
小朋友分成三歲前嬰幼兒,三至八歲幼兒,八至十二歲兒童,及十二至十五少年階段,不同階段對性好奇不同,家庭性教育也不一樣。嬰幼兒一般都是對家長的身體特別好奇,當一起洗澡及游泳換衣服時,小朋友喜歡去異性家長的一邊,對性器官觀察一番,家長感到尷尬情況,特別嚴重。家長千萬不要緊張,只要心平氣和向孩子講解性器官的位置、名稱與作用,不害怕,溫柔而光明正大進行討論,孩子很快就會沒有問題,理性的語言描述,就會減少孩子的感性衝擊。家長也可以運用嬰兒的玩偶,向孩子解釋各性器官的名稱與作用,你的放鬆,就是解決的方法。
嬰幼兒純粹就是一種好奇心,到幼兒階段就是上學回幼稚園期間,他的注意力會放在學習、閱讀,與同學交往的人際關係上。每天接觸新事物太多,對他們來說注意力應該不會在性問題上,唯一讓他們對這方面有一點關注,就是每日「排洗」的時候,分別要進入男、女生不同的洗手間。此刻,家長最重要的就是要教導孩子保護自己,重要私人部位絕對要清楚知道分寸,免受傷害,男女孩一樣。因為性侵危險的時期,就是幼稚園階段,性侵孩子的人,不一定是陌生人。家長對孩子的支持、堅定及保護,才會讓孩子懂得處理此刻的困難。
遊戲是最佳的教養工具,家長要多求教工具書協助
性的誘惑,從外、從內困擾孩子
對性產生好奇下一個階段,就是進入小學中、高年班,這個時期受兩種環境影響,一個就是社會風氣,另外一就是他們自己的荷爾蒙分泌。社會風氣影響方面,就是社會上對性開放、性商品化的環境,特別是書報攤檔上,雜誌封面的大膽描述,及網絡上面的誘惑。近年,網絡遊戲都喜歡用性感美女,作為招徠的噱頭。通過男生對美女性慾訴求的心理影響,達致虛擬世界銷售目標,正是現時社會對青少年最大的影響及困擾。若然我們提出反對,就會落入建制保守勢力控制社會言論的陷阱,容許繼續放任,又會讓事情更趨敗壞,家長真有點進退困難的狀態。
香港的性教育比八、九十年代更保守
對女孩子的家長而言,可做的事,就是預先教導他們性生理上的常識,減少他們的恐懼與羞愧,特別當月經突然來臨的時候。近年香港看似開放,但針對青少年性問題的書刊、電台及傳媒節目正減少,網上的資訊也不完全。加上社會保守勢力對於性教育的開放,多採取攻擊及敵視的態度,利用性作話題攻擊自由思想,讓學校及社區組織不敢過分大膽,開明地向年輕人講述。所以事情其實比八、九十年代的香港更嚴重,因為性問題在孩子沒有得到明白,困擾反而走向地下。孩子對性的問題沒有得到輔導與認識,社會表面上非常開放,實際上是誤解依舊嚴重。青少年只能從同溫層吸收對性的想法,開放的身體,保守的心靈,使偏差更嚴重。
韓國的教養工具書很專業,這是台灣的翻譯本
「友誼」與「人生目標」是年輕人解決「戀愛困擾」的良好方法
家長更重要就是不能只強力反對他們談戀愛,而是好好引導他們對戀愛有正確的看法,特別是女孩子,因為她們的荷爾蒙分泌,加上流行文化,特別是流行曲的感染,生活上的孤寂,會讓她們產生需要伴侶慰藉的想像,及想當母親的衝動。家庭的愛與溫暖,是女孩子克服這個時期困擾的最佳方法。好朋友更為重要,所以家長必須在小學及幼兒的時候,為自己的孩子創造人生最好的友誼圈子,讓她的心事有傾訴的對象,共同分享人生的喜與樂。
朋友,永遠是成長的幫助,過去與現在一樣
男孩方面,家長鼓勵青少年多運動,大自然探索,及一些帶一定挑戰,需要有教練及經驗人士帶領,但安全受控制的冒險活動,例如:攀石、遠足、獨木舟等,都很適合,他們因注意力分散對戀愛方面的慾望就會減低。同儕之間的支持,對男、女孩都很重要,所以家長務必在青少年時期之前,為他們順利進入群眾生活加點功夫。男孩子有一班隊友、「波友」支持,問題多數會很易得到解決。男孩與女孩的差別是,女孩需要閨蜜,男孩需要隊形。當然人生目標及理想,亦會刺激孩子把專注力放在這些方面進行奮鬥,所以鼓勵孩子服務社會,擁有正義感,有人生目標,藝術追求,非常重要。合唱、樂器演奏、話劇、舞蹈及隊際球類,對他與她成長發展幫助也很大。
怕做錯被罰,所以講大話
Q、小朋友升上小學後經常講大話,應該如何面對?
家長先要瞭解小朋友是因為還未脫離幼兒期,還停留在四歲時的自我世界,想像力太豐富的亂說。還是,因為怕被人揭發做錯,所以想蒙騙大家,因此講大話。如果是因為想遮掩過錯而說慌話,是想保護自己不被責罰。相反,孩子做錯事,只是被指正,坦白承認會被原諒及接納,孩子就會勇於認錯,其實大部分孩子說慌都是因怕被罰。俗語說:坦白又死,講大話又死,何不搏一次。
如果,家長規矩嚴明,但給予機會改過,孩子不是被強度的責罰及體罰,改過之後不常被翻舊賬,永不超生,又何必大費精神講大話呢?孩子對家長有信心,坦白就好,說慌就會改善,但不會全部消失。因為說慌是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。說慌不對,但解決說慌背後的原因,才是最重要的行動,家長不要治標不治本。
家長永遠是孩子成長的「定海神針」
教養孩子不是技巧與手段,是一門藝術
教養與管教兒童不是一種方法、技巧,不是與孩童進行爭鬥,而是一門藝術。教育困難,因為孩子年齡成長階段變化多端,個別差異巨大。所以,沒有一種必然的把握,也沒有一本「通書」可以「看到老」。就正如創作藝術一樣,各人按照自己主觀的感受,客觀的訓練與知識,以至我們眼界,把管教、愛護孩子,正如藝術家把心血融入作品之中,感動人心,作品是否偉大,又要依靠很多外在因素配合,用盡心機,藝術也未必能成為偉大作品。
教養困難之處,在於問題不一加一等於二,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怎至家長永遠不知未來發展的成果,但又知道意義重大。「藝術」就是把我們生活的記憶,轉化成一種儀式與表達,讓人借此感動於生活的真實。教養的藝術,就是把我們帶領孩子的生活經歷轉化成一種意識,這種意識可以不斷在孩子心中進化成更高層次思想,養成為孩子生命的記憶。當教養的精神力量成為孩子的記憶,就會從你身上感受到上一代的愛,與家長所接受的社會價值,繼承成一種文化氛圍。建立孩子擁有自己的獨立世界,以愛與家長相連,藝術才成立。當我們用這種態度的時候,教養孩子就是一門藝術,你的孩子將會是一件不朽作品。
接納、體諒與明白是基礎,胸襟越大孩子越能回轉
Q、讀小四的姪女接觸電子產品比較多,全學了「內地文化」,打簡體字、與大陸網友微信「傾計」,應該如何幫助才能保證他將來在香港的發展?
由於內地網站,因市場與社會發展,比較偏重一些搞笑動作,俗話說「無厘頭」影片,只追求一刻快感,沒有內容的短片。網站以沒有太多需要思考的錄像,作為他們網絡文化軸心。吸引眼球,贏取利潤,這與大部份兒童「好玩」心態緊密聯繫在一起,所以特別吸引他們的眼球。也可以給年輕人有機會逃避現實,不單國內受歡迎,更蔓延到西方年輕人社會。直接否定或制止不是辦法,因為可能會適得其反,反而使他們更堅定,還產生彼此之間的衝突與矛盾。
首先,家長及親戚朋友不要否定他的行為,小四孩子應該是成人越否定,越反叛,反而越喜歡的年齡階段。大家應該嘗試同他一同欣賞,並且在過程當中,討論這些動作的難度,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,再從中加入一些台灣及香港網絡有文化內容的短片。什麼是有文化內容的作品呢?就是能展示當下生活片貌與價值,使人產生感動與力量,例如:逆境自強故事,動物生存奮鬥,大自然奇妙世界,鼓勵他們多向其他方面發展,台灣方面這些短片很多。香港與內地的差別,就是我們是一個國際化的社會,孩子過分內向抱擁自己的同溫層,都可能讓他適應不到未來國際社會發展的需要,這才是我們反對內地通俗網絡文化的原因。
與孩子多分享優秀的中華文化
多用網絡進行分享,盡力產生彼此認同
大家也可以運用網絡上的資料,與他一同玩簡體字轉成繁體字的對照遊戲。就是出簡體字,要他寫繁體字,看看他的能力。反過來,可以出示繁體字,要他寫出簡體字,看他的表現。我們也可與他分享中國文字創造的過程,與他分享象形文字,從甲骨文到今天電腦文字的不同變化,玩文字創作遊戲,共同造字。尊重優秀中華文化,並以胸懷接納年輕人苦悶與逃避的需求。我們只否定現今時代的一些標其立異,好大喜功,狂妄自大,「未學行先學走」,「過橋抽扳」,「認叻」、「扮勁」的膚淺文化,而不是否定中華文化。
家長教養孩子時的情緒管理能力,及尋找一家人共同快樂泉源的動力,是全家共同面對長期困難日子,「抗逆」、「抗疫」的重要因素。家長是孩子的「定海神針」,孩子才能安穩地發展。好的教養,就是一門藝術,有良好的家庭教養,才能創造一個時代的文化與價值。
去年底,同事收集了一批家長問題,分成五篇與大家分享,希望能幫到忙,不是幫倒忙。牛年快臨,大家共同努力,為我們的孩子,創造一個幸福快樂童年的年代。
相關文章/連結
好閉翳,玩乜好?(二) (疫情下情緒輔導班及英語學習小貼士)